東坡笠屐圖

設色紙本 立軸
90 x 45cm

s00171.JPG (26077 bytes)


畫家署簽 大風堂原裱
簽書:大千寫東坡笠屐圖。
款識:借來雨具作春游,惹得妻兒笑不休。
   自是平生無長物,略同坡老在詹州。
   雨中借具出游,戲拈此詩已而作坡仙笠屐圖,遂書其上。爰。
鈴印:「張爰私印」、「大千富昌大吉」。


  大千先生筆下偶以東坡作人物畫的題材,如(東坡拄杖圖)或(玩硯圖),又或(西園雅集)中的參加者之一。不過,如本幅構圖卻甚稀見。最早出現於一九四一年為的(東坡居士笠屐圖),畫上題曰「辛已六月朔敦煌莫高窟作」,其人物造型、服飾、笠屐都與本幅基本相同,僅衣褶細部處理稍微有異。大千先生謂此幅「倣元人任子明筆」,畫上並具傅增湘題字,署年「辛已新秋書於藏園之石齋」,故屬書成自敦煌莫高窟寄出後所書。

  一九四七年冬,先生為嚴谷聲作(東坡先生笠屐圖),今藏四川省博物館。嚴氏為古籍收藏家,姪嚴敬齋任監察院甘青寧監察使,駐地蘭州,曾向先生介紹敦煌石窟藝術,促成他日後敦煌之行。先生與嚴氏叔姪友好,在逃離北京,輾轉抵蓉時,即借寓嚴谷聲位於駱公街十八號的寓所。該幅屬白描紙本,構圖與「辛巳本」及本幅大同小異。另於原藏先生在蜀後人的一批畫稿中,亦見有(東坡笠屐)的稿本,約為於一九四五
年前後。

  從上述公開所得資料顯示,本幅應源自「辛已本」,筆法亦然,所以,按先生之言,應同以元代畫家任仁發筆法寫成。畫上雖未署年,惟據筆墨及書法風格判斷,似為五十年代初期之作。本幅寫來行筆謹慎,線條勾勒準確,力求衣褶與帶飾間的色彩區隔分明。其衣紋飄揚的處理在穩重中見動感,點出了春遊的題旨。人物臉部神情刻劃仔細,鬚眉和眼神流動處細緻傳神,特別於竹笠之篾條編織經緯交錯穿插,以及忘筇杖的環節凸凹起伏的刻畫,俱一絲不苟。設色尤見雅淡調和,切合了畫中主角的身份及文人氣質。

  從資料顯示,在本幅以後未見相類構圖出現,直到一九六五年,先生寫贈好友郭子杰的〈六十七歲自畫像〉,才兄同一題材而此。惟圖中人物由工筆轉為半寫意;由正面變為側面;而東坡也易作大千的自畫像。題詩個別字句略有更動,如「借來雨具」變「笠屐」;「無長物」易作「無雨具」,惟「略同坡若在詹州」則一。或許這反映丁先生對身世的感觸,五十年代寫本幅時人在阿根廷或旅居日本;六十年代創作自畫像時則客次巴黎,直與東坡謫居海南島(古稱詹州)有相類之境況,故寫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謹識 2000/10/29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