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年代梅蘭芳在平劇界正如日中天,他扮演天女散花劇中的天女,當時極受歡迎,有一張經過暗房處理的照片,登在畫報上,天女騰雲駕霧在雲端。張大千是戲迷,自然從中獲得靈感,也就參照徐悲鴻收藏的白描古畫「八十七神仙圖卷」,以及武宗元的白描「朝元仙仗圖」,其中一位天女的造型,畫成一幅設色的「散花女」,送給他一位好朋友謝玉岑(覲虞,一八九九~一九三五)。
謝玉岑是大千在蘇州時期的密友,以詩文書法聞名,卻不幸盛年早逝,他的弟弟即是大陸聞名的藝術家謝稚柳,後來也與大千先生成為知交,繪畫方面兩人關係在師友之間,畫風受到大千的影嚮很大。
此幅「散花女」,是張大千根據他前一幅贈給謝玉岑的「散花女」為基礎,但是他把天女畫成了背影,作轉首回眸狀,使得姿態更加婀娜嫵媚,是大千仕女畫的創新之處。關於此畫的流傳,大千在他的題跋中敘述得頗為曲折,作畫時故都北平己被日軍佔領,給輕戰火流離與買賣轉手,大千在作畫的二十年後,竟然於香港重見此畫,百感交集下與畫主情商,才將此畫回歸他自己所有。
目前所見畫中的石青、硃砂色彩,以及泥金勾勒等等,明顯是敦煌之行以後的畫法,所以畫者猜測是大千在一九六七年時,將此「散花女」帶到日本重新裝裱之前,才添加上去的,所以使此畫清雅中還帶有富麗的美感。至於散花女臉部暈染出的下眼袋,顯示大千早期受到清末審美餘風的影響。同一幅作品上,既有原先的構成,後來再加上潤飾後的變化,同時具有他早期和敦煌以後兩種時期的風格,十分有趣。
【傅申教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