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自寫乞食圖 軸
1973 本幅紙本
縱135.9公分
橫69.1公分
大 千 先 生 不 但 長 於 山 水 , 舉 凡 人 物 、 仕 女 、 花
卉 翎 毛 、 走 獸 等 無 一 不 通 , 且 無 一 不 精 , 是 少 數 精
通 多 種 畫 科 的 畫 家 之 一 。
本 幅 半 身 自 畫 像 為 畫 家
七 十 五 歲 之 寫 照 , 描 繪 雖 甚 簡 略 , 然 極 為 傳 神 。 畫
時 先 以 簡 捷 挺 拔 的 筆 墨 勾 畫 臉 部 、 手 部 、 杖 缽 及 衣
紋 , 再 以 淺 赭 色 略 施 襯 染 。 畫 中 人 物 頭 已 半 禿 , 髯
亦 花 白 , 左 手 持 缽 , 右 持 筇 杖 , 眼 神 凝 注 , 表 情 肅
穆 。 自 題 云:「 左 持 破 缽 右 拖 筇 , 度 陌 穿 道 腹 屢 空 ;
老 雨 甚 風 春 去 盡 , 從 君 叫 啞 破 喉 嚨 。 」 大 千 畫 藝 精
絕 , 一 生 以 畫 為 業 ,從 題 句 看 頗 有 自 嘲 之 意 。
張大千先生於一九七三年作此「乞食圖」時,適逢畢卡索去世,享年九十三歲,大千聞之不無感慨。這年五月三日(農曆四月初一)是大千的七十五歲生日,卻作此「乞食圖」,因為他不久將飛往台北,主持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創作回顧展,而自嘲展覽就是他「乞食」的手段。
大千作自畫像甚多,以此「自寫乞食圖」的題材狀貌的,應該是絕無僅有一幅(除非是此畫的草圖)。他畫自己手持一碗,即詩中的「破缽」,右手持一支直立的竹杖,即詩中的「拖缽」。接著戲謔他自己是:「度陌穿衢腹屢空,……從君叫啞破喉嚨。」
一九五○年代初,大千曾央台灣名篆刻家曾紹杰先生刻「人間乞食」一印。那是因為他自從一九四九年逃避中共的統治,離開中國大陸之後,一九五○年借居印度北境大吉嶺山中,其時「殘年將破硯,歸計己空譚」,畫展賣畫成績不佳,經濟拮据,又兼腿部扭傷,「短筇聊可支跛腳」,還是「斷炊未廢苦吟詩」,上述「人間乞食」詩句就是這時的感慨,日後由印度而南美,再被迫遷往北美,這樣的心境一直在海外遷徙生涯中發酵著。所以在他七十五歲生日時,遂將二十多年來的感慨發而為詩,並宣而為畫。
所謂「人間乞食」者,也暗示著他本非凡人,是來到「人間」才乞食,有自喻為「被謫到人間」的合意。因此我們觀看畫中的人物,雖然鬚髮髭鬚,但是器字軒昂,那像人間乞兒那般寒酸猥瑣的可憐相?
眾多的大千自畫像,在當時都送給親朋好友了,但此畫卻自存行筴。數年後,又從美國隨大千遷到台北,然後將此畫送給當年故宮博物院的院長蔣慰堂(復聰)先生。當秦院長孝儀先生接管摩耶精舍,重新規劃庭園時,又將此乞食圖摹刻於石碑上,置於梅丘附近,供遊園者瞻仰。
【傅申教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