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仇英滄浪漁笛
丁亥(1948) 嘉平月(1948年1月11日)
紙本水墨設色立軸
131 x 64公分
張大千先生早年研究人物畫的時候,對明代仇英(實父)的工筆和寫意人物畫,都有很高的評,認為他是人物畫的正宗,因此曾經臨仿仇英的人物畫跡。而且,在大千的古畫收藏中,也有過一幅仇英以人物為點景的工筆山水畫《滄浪漁笛圖》。仇英原畫中的近景樹叢,有四種夾葉和三種不同的點葉法,不但夾葉的用筆尖銳細勁,而且點葉時也十分注重筆墨的表現,不同於仇英一般的工筆畫,因此格外受到大千先生的重視。
根據大千先生的自題,此幅《臨仇英滄浪漁笛》的山水作品,是他在丁亥年(一九四七)的嘉平月,相當於西曆的一九四八年初,而且是「背臨於成都」的,並非對照著原畫一一臨摹。但也極有可能是大千依據原作的照片或複製圖片,約略加以仿臨,所以樹石、丘壑的位置,大抵一如原作,只是在用筆方面比較隨心所欲,用的是自己的筆法,並且還加上了顏色,大千作此畫時,不論眼力、功力都達到很高的水準,畫中的夾葉樹、茅堂、瓦屋,工麗兼文秀。細細的波紋如鱗,則是受到他當時新藏董源「江隄晚景圖」的影響。由於原畫的皴法,用的是「小斧劈皴」,所以,大千在他的臨本上題說:這是「仇實父仿李唐筆」。其實,細觀大千此幅仿本,全盡整飾甚至超過了原作,形成一種「文人畫」與「院體畫」的綜合畫風,雖然古意盎然,也不無他仿古時別出心裁之處。
大千先生自從一九五七年病目以後,己經很難畫得出如此工細的山水,所以當他有緣重獲此圖時,一九五九年時,還特地請遠在香港的詩書友曾克耑,為他這幅作品題詩,足以見得大千本人也對此昔日的精心之作,感到特別珍惜。
【傅申教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