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舟高士
己巳(1929) 秋
絹本水墨設色鏡片
42 x 134公分

p125.jpg (14321 bytes)

張大千先生自從一九二五年秋天在上海首次展出以後,從此邁入以繪畫無專業的生涯,他一生也從此無時無刻不勤於作畫,再加上他精力過人,又能夠在任何場所隨峙隨地寫畫,因而生產了大量的作品,其實這一點和畢卡索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年由於大千擅長畫秀美的仕女圖,為他贏得「張美人」的稱號,至於他的高士畫,最先從任頤、新羅、石濤和張風等清代畫家的風格入手,然後才取經於明代的唐寅、元代的張渥,而後上溯宋元的其他畫家。

 約一九二七年大千先生與二哥善子定堂名為「大風堂」,兩人共用此堂號,善子去世後,為大千先生專用。此幅《蘆舟高士》紀年為「己巳秋日」,是一九二九年,當時他應該是在日本,而且從此畫的絹本材質來看,也屬於日本絹。懸岩山石用筆,以橫刷的斧劈皴為主,岩上枝葉墨點淋漓灑落,岩下有一小舟掩隱在蘆葦叢中,一名高士在船艙內,倚窗抱普手臂兀坐凝忽,另外一名高士站在船尾,抬頭仰望岩樹掩映中的月亮,如同題詞所說的,正是「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州前蘆荻花」的情境。

 畫中水天交會之處,大千特地用淡墨渲染得朦朦朧朧,來襯托出高士身著白袍的側影。衣紋的方折尖利用筆,以及卵形的開臉和側面的勾勒,仍然看得出是受到了石濤、張風的高士人物造型的影響。整幅畫霧氣氤氳,描寫月亮初上的氣氛,因為用的是日本絹,渲染的色調和透明度,多少帶有幾分日本畫的氣息。

 大千先生從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一八年留學日本歸國後,在對日抗戰以前,曾再四赴日本。一九二九這年大千與日本畫家峰村北山夫婦交往甚密,送字贈畫頻頻。此畫應是當時所作,自然流露他被日本畫風薰染的作品

【傅申教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