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秋思圖
甲辰 (1964)
紙本水墨設色鏡片
144.3 x 93.4公分

p74.JPG (16531 bytes) 一九六四年初張大千先生在八德園與家人、子女、門生和朋友們共度春節隨後送走了相聚約一年的張心瑞母女五月間飛往德國科隆主持在李必喜畫廊展出的「大千近作展」,然後又飛到日本和台灣。從七月到九月一直待在日本的這段期間雖然先前在台灣和日本都曾身感不適而入醫院調整治療但是創作力仍然十分旺盛而此幅「張翰秋思圖」即為當時的作品之一。此時大千應盟弟張目寒之請完成了「橫貫公路通景屏」這是大千描繪台灣風光最大且最重要的作品。同時大千又以南美搜購而得的牛耳毛在日本精製了大風堂「藝壇主盟」筆分贈至親好友。

 這一幅「張翰秋思圖」描繪晉代蘇州高士張翰仕齊王窘為東曹掾因為秋風起而使他懷想家鄉篿菜鱸魚之美忽然悟出「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因而謝絕齊王封給他的官爵立刻「命駕而歸」的故事。

大千畫此一主題的感靈
來自於橫濱僑領李海天先生在他的重慶飯店招待大千吃到了蘇杭的名產篿菜和鱸魚令他懷念起一九三○年代借居蘇州網師園期間的生活一時有感遂為李氏畫了這一幅高士畫圖中的張翰負手於背後獨自立在柳陰下頭巾灰帶和柳條都隨著秋風飄動、前景樹石遮沒高士的足部再加上花青為主色的渲染襯托出白衣高士的清逸出塵。這種營造氛圍的人物畫是在大千發展潑墨、潑彩技法以後的新風格其他作品如「張大千自畫像與黑虎」以及「湘夫人」都是採用此類手法。不過此幅的技法主要是渲染而後者多為潑彩。隨此之後雖然在人物的本身其線描與造型與前期並無甚大變化但整體效果迥異因此也成為他晚期一部份人物畫的特徵和新風格。

 此畫題識中並無干支年月但右上角鈐有甲午一印又依大千在日本的活動日程因為他九月間離開日本返回巴西加以生產篿鱸的季節是在初秋所以推斷此畫的日期應在大千離日之前的八、九月間。

【傅申教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