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岳高秋
庚子 (1960) 重九
紙本水墨設色立軸
361.5 x 134公分

p65.JPG (20317 bytes) 張大千先生此幅「華岳高秋」作於一九六○年,其時離開中國大陸也已經有十餘年,在這一時期的山水作品,除了八德園及旅遊的記實風景以外,仍持續著憶寫故國山川、舊遊懷鄉之作,此即其一。全畫高達三六一公分,據筆者所知所見的張氏山水作品中,當以此件為最高。畫中華岳主峰巍峨聳立的雄峻氣勢,亦恐怕唯有此畫的高度才能夠充分發揮表現。

 根據大千簡短的自題:「三峰天外寫重遊」,可以揣摩得知此畫下半幅中,自蒼龍嶺以下,所多出的山峰、寺院、巨松等,當是描寫登山途中的重要景點。參考大千自己的華山攝影集,以及其他華山題材的作品,我們可以對此畫有以下的理解:
 觀此畫右下方平台上有屋一角,依據大千的題記:「甲戊(一九三四)八月與仲兄初入華山夜宿青柯坪」,可能代表了他們第一夜的住宿觀景點:青柯坪。而圖左在款書上方斜出一巨松,松後棟宇重樓,中幅處則現磴道,直上入二崖對峙處,應當就是金鎖關一帶。至於有石磴沿山脊直上者,指的是蒼龍嶺「千仞一脊如蛻龍之骨」之所在。再上則磴道盤曲,沒入松林雲霧中,瀑布高掛,主峰如削,也曾出現在一九三五年「華山蒼龍嶺」一圖中。而所謂「三峰天外」者,除了蒼龍嶺之外,也包括著名的蓮花峰、仙掌峰或落雁峰等,都是大千曾單獨畫過的華山勝景、縱觀大千一生有關華山諸作,此圖不但是畫幅最大,而且將華山諸勝,濃縮集錦於一幅之中,也是他企圖心最大的一件華山作品。

 由於此畫大千想表現出崚嶒的山石,所以造型和結構多峻削,故皴法選擇近馬夏派的斧劈。設色屬於傳統的淺絳法,自中幅的蒼龍嶺以下,山石的明亮正面,多敷以暖色調的赭石,而陰暗面,,則用冷色調的花青,使畫面呈現光影的變化,其實也是大千常用的手法。此畫作於大千病月後的兩三年內,右下角雲層間的林木,皆用大筆水墨,這一種放縱的筆法,在此之前是少見的,與大千的「狂塗冊」中的逸筆,同為其日後潑墨山水的先聲。

【傅申教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