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妃調鸚
癸巳(1953) 六月
紙本水墨設色鏡片
161 x 64公分

p55.JPG (21950 bytes) 此幅描繪頭戴巨大鳳飾、緩步前行的楊貴妃,突然被飛來的白色鸚鵡撲翅停於肩上,因驚訝而轉首聳肩,回首注視,兩手抬至腮邊作出曼妙的姿態,頭飾步搖也隨著晃動起來,顯示中國人物畫中較為少見的動態表現。楊妃身軀的衣紋探取釘頭鼠尾、轉折流麗的線條,比較接近明代人物畫大家唐寅(伯虎)的風格。

 此畫的題材,乃是根據「談賓錄」一書中記載,在唐玄宗的天寶年間,嶺南進獻一隻聰慧的白色鸚鵡,楊貴妃等呼牠為「雪衣女」。每當皇上在內廷博戲將輸之時,左右就會傳呼雪衣女,牠就會飛來局中,鼓翼搗亂。大千稍變主題,作成此幅。

 大千創此畫稿的淵源,令人不可思議,因為他的靈感乃是來自於一幅在表面上看來毫不相關的寫意花鳥畫。大千曾收藏八大山人的「榆塘戲禽圖」卷,其中一段有三鳥,一小鳥落在大鳥背上,大鳥有一驚的表情,另一隻大鳥也轉頭注視小鳥,大千因而觸動靈感,移來描繪楊妃與白鸚間的互動關係。大千對此一創稿,想必十分珍惜,因此就此稿本,曾經一畫再畫,不過有設色和白描,工筆和寫意之異。

 圖中的楊貴妃,臉頰豐腴嬌嫩,採用古代三白法的設色,除了用淡硃烘托以外,又在額、鼻、下巴三處留白,或在紙背托粉,使其不著痕跡。最後在鼻、眼、面頰及手部再用深赭重鉤,以表現溫暖的肉色。長眉及瞳孔皆用濃墨,襯托出楊妃美眸的清澈眼神。

 大千在一九五二年八月,攜其家人及從大陵派來勸歸的子侄,一同自香港遠遷南美洲的阿根廷。定居之後,又有紐約、日本、台灣、香港之行,此畫即在一九五三年農曆六月的旅遊之中所作,顯見他能隨時隨地不受環境影響,把握時間,從事創作的超凡體力和定力。

【傅申教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