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壩山水
壬午 (1942) 春
紙本水墨設色立軸
157 x 83 公分

p12.JPG (28204 bytes)

 一九四二年初大千先生從敦煌赴青海「塔爾寺」尋訪喇嘛畫師,並得以觀摩該寺的壁畫,從中深入了解其畫風,特別是色彩的運用,提供他日後臨摹那些褪了色的敦煌壁畫時,自行斟酌還原顏色的重要參考。剛好瀕上了青海的農曆新年期間,各兄弟族裔盛裝前來朝拜,紮營在四周,給大千一個大好機會,搜集速寫新的繪畫材料。這般經歷,滋養出他日後一些色彩華美而且有民族風味的畫風,成為描繪少數民族仕女及服飾的先驅畫家。

 至三月初,大千率家人、門生及五位喇嘛畫師,赴西寧,再折返敦煌。就在西寧的旅途當中,大千身在異地,不免產生思鄉的情緒,於是畫了這幅山水。

 根據大千的自題,此畫是他回想兩年前在四川時,友人馮若飛邀請大千與謝椎柳二人,前往他的南山山居造訪。那天晚上遠眺廣元壩的「樹色山光,江波帆影」,他用清初石谿的筆法,畫出這片蒼茫蒙茸的四川景色。

 一般人也許知道大千在中年以前對石濤、八大最為傾倒,也用力最深。但是大千對明末四大畫僧的另二僧:石谿和弘仁,其實也勤於吸收學習。大千仿學石谿的作品也為數不少,而且為了畫出自己的面目,時常將石濤和石谿兩家的筆法混合使用,也就是他所謂的「仿二石法」,是大千初期自闢門徑的常用手法之一。

 此畫全幅的石山皺法和直樹,特別是中景延展至遠處的樹木和苔點,以及茅屋村舍等,是以石谿內筆法為主,而右下角從霧中斜出的大樹、枝葉、苔點和造型,尤其是騰雲駕霧的點景人物,卻都是石濤的影子。

 大千在敦煌期間,艱苦觀摩、臨摹壁畫之際,還能隨時利用時地畫出不少山水花鳥和人物畫,真使人欽服其勤奮的專業精神。

【傅申教授評論,中國時報】